当前位置:首页 > 韩城记录

韩城革命的重要事件和战斗

时间: 2022-06-15   浏览:1949

韩城革命的重要事件和战斗

 

1、中共在国民党驻宜阳部队内的工作

1938年,国民党孙殿英部独立团驻扎在宜阳,是主力之一,该团有一千多人,团长王遂庆,团部设在韩城。其余部队分别驻在官庄、鱼泉、柳泉、赵保等地。中共豫西特委根据上级指示,指派一批共产党员进入该团,建立了党支部,高廉任支部书记、苗化铭、张湘泉为委员。王遂庆委任高廉为团政训处主任。独立团各营、连的政治教官绝大部分是中共党员。6月,独立团内中共支部与孙殿英部在三乡办的教导大队内的中共组织统一建立中共工委,书记李俭恭,统一领导独立团和教导大队内中共党组织活动。中共党组织初时受中共豫西特委领导,后来受中共洛宁中心县委(后改为宜阳洛宁地委)领导。中共豫西特委书记刘子久、副书记王志杰、中心县委(后改为地委)组织部长邵文杰等中共领导人多次到此指导工作。当时,国民党宜阳县县长曹明为很圆滑,知道部队不好惹,对军队内的事情不干预。这为中共在孙殿英驻宜阳部队内开展工作提供了方便。

中共在独立团内做了大量工作,向独立团团长王遂庆介绍红军、八路军的工作经验,指出长官要爱护士兵,士兵要爱护百姓。军队的任务是打击敌人,保国保家,保护老百姓。只有受到百姓拥护的军队才能打胜仗。王遂庆完全接受共产党的主张。他要求官长爱护士兵,军队爱护百姓。独立团的官兵关系,军民关系融洽。驻韩城的战士曾三次帮助群众灭火。农忙时帮百姓收庄稼,春节前帮百姓担水扫地。当时,另一支国民党部队在韩城欺压百姓,调戏妇女。她们就跑到独立团来避难,得到独立团的保护。1938年7月7日,抗战一周年时,韩城、赵保、柳泉等地中共党组织发动群众带着礼品到独立团慰问。

 

2、韩城官庄的反抗斗争

韩城以东4公里的官庄村,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就建立了中共党支部,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后因国民党破坏,转入低潮。抗日战争爆发后,党组织得到恢复。1938年秋到1940年,中共宜阳县委书记邵文杰、县委宣传部长兼三区区委书记张惠生多次来到官庄,在这里发展党员,办党员训练班,办农民夜校,提高党员和群众的阶级觉悟。在县委、区委领导下,,官庄党支部也积极开展了反压迫斗争。

官庄是个大村,有两个保。其中有一个保长叫周天祥。他平时任意摊粮派款欺压百姓,引起群众不满。1939年7月,上边要壮丁。按当时的规矩,弟兄多的先出壮丁,弟兄少的晚出壮丁,孤子可不出壮丁。全保出壮丁排有次序。本来轮到保长周天祥的三弟去当壮丁,可是周天祥不想让他三弟去,强行把甲长杨克振抓去顶替,引起群众极大愤慨。党支部把这一情况向区委书记张惠生汇报后,张惠生说:“要抓住这一事例,发动群众对周天祥进行斗争”。这时,在周天祥这个保的7个甲长中,有杨和尚、张风午、马元三个是共产党员。在张惠生亲自指导下,党支部决定由杨和尚出头,发动甲长们和群众到区部告状。因杨和尚是大老粗,张惠生担心他见官害怕,说不到理上,就在事先一个夜晚进行了演习;由张惠生装做国民党区长,杨和尚是原告,赵丙彦装作被告(即周天祥),演习几遍。张惠生感到满意了,就让杨和尚带领40多人到位于韩城的国民党区公所去告状。后区公所传周天祥到区里过堂。经过一场激烈舌战,说得周天祥理屈词穷,低头认罪。替他辩护的联保主任冯金邦见势不妙,就溜了。结果在群众强烈要求下,区公所分别撤了周天祥和冯金邦的保长和联保主任职务。不久,官庄党支部书记王振华和党员杜安俊被委为官庄东、西保(56保、57保)的保长。这样,党支部掌握了官庄村的地方政权。

党支部掌握政权后,想方设法与恶势力进行斗争,维护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利益。1939年冬,他们成立了公开组织“农林会”(国民党当局提倡成立的组织),目的是看护庄稼、林木,维持农村秩序的。但是他们可以利用这个组织团结广大民众与土豪劣绅进行斗争。同时他们又成立了秘密组织“长工互助会”一方面互助互济,另一方面可以联合起来与地主进行斗争。

这时,一些地主豪绅依仗权势经常不出杂差。每次上边派下来杂差总得分给大家,让大家替他们负担。这样就形成了富裕户不交差,贫困户多交差的不合理现象。共产党员担任保长后,根据党支部的意见,他们对交差办法重新作出规定。即按各户“银两”多少摊派杂差。“银两”多的多交,“银两”少的少交,无“银两”的(赤贫户)不交。(银两”是国民党当局衡量某一户房地产多少好坏的尺度。凡“银两”多的都是富裕户,无“银两的是雇农、佃农)并把这种新规定经“农林会”讨论通过,向群众公布,群众一致拥护。

有一个地主叫杜发显,他地多粮多财产多,因此“银两”多。但他依仗他一个儿子是国民党方城县长,与本县官府相勾结,经常不交杂差。新规定公布后不久,国民党军队到官庄村收军粮,保长杜安俊(共产党员)按每户的“银两多少分派了各户应交的军麦数,给杜发显分派了1500斤小麦的任务,杜发显和往常一样顶住不交。杜安俊把其他户的任务收齐,又去催杜发显交粮,他仍不交。杜安俊把杜发显带去见中央军连长,报告了杜发显顶住不交军粮的事。中央军连长大怒,用手枪对着杜发显骂道:“别人都交齐了,你他妈的竟敢抗交军粮,再不交我毙了你!”杜发显吓得两腿发软,战战惊惊地忙说:“我交,我交”。他乖乖地交出了1500斤小麦。又有一次,上边派杂差款,有个豪绅叫赵昆汉,他仗其弟赵云生在第一战区长官部任上校参议,顶住不交杂差。杜安俊就带人去把他家的大树出了两棵抵了杂差款。

1941年夏,由于国民党当局加紧反共,为保存力量,中共宜阳党组织区委以上干部奉命撤往陕北,革命再次处于低潮。1942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二日)官庄党支部书记王振华和党员王宝善被捕。在失掉上级指示的情况下,官庄共产党员自动在张凤午家开会,选举张风午任支部书记,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1942年夏,在大地主杜发显的支持下,杜乾当上了保长。杜乾依仗杜发显的权势欺压百姓,横行霸道,民愤极大。党支部领导党员发动群众,总结杜乾的恶迹,由杨和尚(甲长,共产党员)出头,到国民党区、县、专署告状。最后又到国民党河南省政府告状。经过几个月的周折,终于迫使当局把杜乾的保长职务撤掉,使人心大快。

官庄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对恶势力进行反复斗争,有力的维护了群众的政治经济利益,受到了群众的称赞。

--摘自《宜阳革命史》

 

3、韩城小学学生运动

韩城地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宜阳开展革命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抗战爆发后,韩城小学在共产党员教师张尊六、高玉梅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秋,中共宜阳县委书记邵文杰在韩城小学学生中发展孙风章(洪湘)、刘宗文、王魁曾等入党,建立了学生党支部,孙风章任支部书记。此后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这时,坚持顽固反共立场的国民党宜阳第三区区公所(驻韩城)的某些人以为韩城小学有共产党活动就蓄谋压制学生的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冬,区长张振涛突然决定扣发学校经费。这样以来,学校办公和教师工资都无法解决,面临停课的绝境。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校长为此召开教师会议,大家议论纷纷。张尊六、高玉梅在会上明确指出,区公所这样做是毫无道理的,是对我们的迫害。蒋委员长曾说过,战端一开,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有抗战守土的责任,要“抗战到底”。我们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有何罪过?表示应该到区公所抗议。全体教师一致同意。校长张镜华虽不是共产党员,但在国家民族危亡时刻,举国上下团结抗日的形势下,他也支持师生的爱国行动。作为西半县最大集镇一韩城的小学校长,他也不忍心从他手中把学校搞垮。因此他同意到区公所抗议。

在张尊六、高玉梅两位老师的具体指导下,以学生党支部为核心,经过精心准备,于第三天上午,由二百余人参加的学生队伍,浩浩荡荡开进韩城区公所院里。他们高呼“强烈抗议区公所扣发学校经费”,“扣发学校经费是何道理?”“抗战无罪,反对抗战是卖国贼!”、“要求张区长说明道理!”等口号,一部分学生冲进区长张振涛的办公室,把区长挤在墙角里质问(这时区长的护兵也吓跑了)。屋里院里的口号声,质问声响成一片。有的学生高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张振涛吓得满头大汗,浑身打颤。平时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区长,现在也现出一付可怜相。他连声喊叫护兵王耀武,却不知王耀武跑到哪里去了。从上午10点到下午8点张振涛被围困一天不能脱身。学生代表质问张振涛“扣发学校经费是何道理!?张振涛吱吱唔唔承认“有错”,但问其“何时照发经费”时,他又避而不答。

正在韩城以北二十多里的区干队长乔廷延听说区长被学生围困,立即带领区干队员三十多人于下午8点左右杀气腾腾赶回区公所。乔廷延命令学生们撤离,并对天打了两枪,企图用威胁办法,驱散学生。几个区干队员趁学生震惊的时候,冲进屋里把区长张振涛架走了。这时学生们十分愤怒,与区干队的人争吵起来。区干队的人用棍子打学生,有的被打倒在地,有的被打伤。学生中发出了响亮的口号:“反对区署镇压学生!”“反对扣发学校经费!”“要求惩办打人凶手!”僵持一会儿后,乔廷延提出让学生派代表与其谈判。学生代表提出:①照发学校经费,以后不得停发经费。②惩办凶手。乔廷延表示对学生代表提出的条件,区里马上进行研究。”他劝学生回校好好读书。学生代表“要求区署明天作出明确答复”,然后将学生整队回校。当晚张尊六、高玉梅两位老师与学生党支部的孙风章、刘宗文、王魁曾等人商定,第二天如果区署不作明确答复,就到县上告状。结果第二天等一天,区里未作答复。可见他们在谈判中并无诚意,只是缓兵之计。这天柳泉小学派一部分代表来到韩城小学,对他们的行动表示支持。

第三天,韩城小学派出十名代表,租了一辆黄包车,拉着被打伤的学生张守正,与柳泉小学前来支援的代表一起到县里告状。国民党宜阳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代表出面接待。韩城区署代表说学生“聚众闹事,破坏公务。“学生代表说:“我们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区署无理停发学校经费,是逼我们停课,是破坏抗日活动。难道我们没有抗日的权利吗?学生到区里找区长辩理是区长扣发学校经费引起的。区干队又是鸣枪,又是用棍棒打伤学生,这是对学生的残暴行为。”与此同时,韩城小学还派出代表分别在韩城、三乡、柳泉等地向师生和群众说明事件真相,揭露区署的暴行,造成强烈的社会舆论。全县到处都在谴责韩城区署的暴行,经过几天的斗争,县政府决定:韩城区署照发学校经费,并负责为被打伤的学生治伤。这场反迫害斗争终于取得胜利。

--摘自《宜阳革命史》

 

4、王震部队过韩城官庄

为了打击日军,牵制顽军,根据中共中央决定,1944年12月,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主力5000多人组成十八集团军第一独立支队(简称南下支队),由司令员王震(化名董必谦),政委王首道(化名王松)率领,从延安出发,向豫、鄂、湘、粤进军。刘一凡、张须接上南下支队后,部队继续南进,经渑池进入宜阳西北部桑元(现属高村乡)一带。在这里停留一夜,与群众进行了广泛接触。第二天(12月30日)傍晚,部队到达韩城以东的官庄村附近。

官庄是一个有两千多口人的大村,周围有坚固的寨墙。这年夏初,日军侵入豫西时,大批中央军自东向西退却,曾驻进官庄村。他们任意打骂群众,抢掠财物,闹的百姓不得安宁。群众说这些中央军是“见了鬼子就放羊(四散逃跑),见了百姓逞凶狂”,“与鬼子差不多”的“遭殃军”,对他们恨透了。以后村民们从中央军退却的散兵手里夺得了几十支枪,成立自卫队,护卫村庄。这天他们发现远处有军队过来,如临大敌,赶快紧闭寨门,许多人手持武器上寨墙守卫。等部队走近一看,见这支部队穿着一色灰军装(中央军是黄军装),排着整齐的队伍,走着雄壮的步伐前进,不象日、伪军,也不象中央军。当部队走到村边时,见他们并不打算进村,只是在村边通过。部队中有人笑着向寨墙上的群众招手说:“老乡们,你们好!”,“老乡们,惊扰你们了。你们不用怕,我们是八路军,是人民的队伍,是打敌人保护老百姓的队伍。“我们是毛主席、朱总司令领导的队伍。”这下群众弄清了。有人惊喜地说:“这就是八路军!”在这以前宜阳南部的赵保一带和宜阳西北部高村附近已有了八路军,他们听说八路军爱护老百姓。但是八路军从未来到过官庄村。过去中央军来,百姓都很害怕,能躲的都躲起来了。这次亲眼见到八路军来,大家都很高兴。有人把寨门打开,群众一涌而出,路边站满了男女老少,战士和老乡们互相问侯。一会儿,有人抬着桶,有人端着盆,把开水送给八路军,军民亲如一家人。

--摘自《宜阳革命史》

 

5、韩城阻击战

韩城位于段村西25公里的洛卢公路线上,是古韩国都城,战略地位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44年5月13日,国民党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奉命掩护友军西撤,率部自新安南部出发,冒雨行军,于15日晚赶到韩城,将38军新35师和17师部署在韩城至水沟庙15华里长的战线上,形成战略纵深,总部设在水沟庙。当时形势十分严峻。南面日军一部经沙坡头北渡洛河,企图攻占韩城,截击西撤的中国部队。北面日军一部自渑池出发南进,意在策应南面日军攻占韩城。东面日军3000多人、战车80辆,15日夜从段村出发,于16日晨至韩城东。为打破日军三面合围的钳形攻势,孙蔚如命令所部96军14师赶到韩城北麦村、王莽一带阻击日军,奋力激战,使其不能南进。令38军坚守韩城。38军新35师在师长孔从周指挥下,在韩城南和东与日军展开持续激战,战斗甚烈。从15日夜持续到16日下午,终于击退敌人,毙伤日、伪军800多人,掩护友军顺利西撤。完成任务后,中国军队军于16日下午向西撤离。

 

6、围困国民党整三师

陈谢兵团于1947年8月强渡黄河后很快切断了国民党东西运输线一陇海线,使国民党东西运输中断,蒋介石大为震惊,急忙组成以整三师为骨干的第五兵团,开赴豫西,一面令胡宗南从陕西调兵东进,造成东西夹击之势,企图消灭或挤走陈谢兵团,恢复被切断的陇海线,重新沟通西北与中原战场的联系。

陈谢兵团前委很快识破了将介石的诡计,决定对国民党第五兵团的主力整三师择机予以消灭。当时时机未成熟,前委决定采取拆散、消耗、拖垮,而后吃掉它的战略方针。

当时国民党第五兵团组成后,急欲寻找陈谢兵团主力决战,解放军将计就计,以一小部分部队伪装成兵团主力牵引李铁军的整三师西进。然后命令在灵宝、陕县的四纵十旅和十一旅昼伏夜行,向韩城秘密前进。

9月28日,解放军一支部队在洛阳附近引诱国民党整三师西进。接火后,解放军有意西撤,整三师派出前哨部队从邙山、洛卢公路和洛河南岸分兵三路追击。主力部队两万余人顺公路跟进,29日进抵韩城,驻扎在韩城东关、西关、南驿、秦王、官庄一带,司令部设在韩城西关刘东府家院里。

前哨部队当晚追到洛宁一打听,没有解放军通过,知道中计,顾不得吃晚饭就急忙调头东返。到后半夜,行至韩城以西八里湾,被整三师驻南驿部队拦阻。双方各疑对方是“共军”展开激战。打了两个多小时,各有损失,到黎明时分,双方才知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急忙停火。

当四纵十旅接到围困国民党整三师命令后,立即从灵宝出发,昼伏夜行,秘密急进,冒着倾盆大雨踏着泥泞,经新安向南到段村,然后折向西进,连夜赶到韩城附近。在城角和整三师相遇,发生战斗,消灭了整三师的一个加强排。这时整三师发现前后有枪声,摸不清解放军情况,蜷缩在韩城不敢乱动。

30日早晨,四纵十一旅奉命从陕县出发,经渑池赶到韩城北部地区,与先到的十旅会师,分别进驻韩城周围的鱼泉、桃园坡、官庄寨、于凹、桃村、苏河、冯庄、石村一带,对韩城之敌形成弧形包围。韩城以南是暴涨的洛河。这时国民党整三师陷于三面受敌,一面临水,孤立无援的困境。

解放军包围整三师后,严格遵照兵团前委指示,既不发动进攻,也不让敌人休息,每天派小部队出击,骚扰敌人。一次敌人为了探听解放军虚实,派出6人到韩城西边的仁厚侦察,连人带枪被解放军全部抓获。以后敌人再也不敢出来了。

整三师为了防备解放军进攻,将韩城镇周围的树木砍光,在寨外筑了两层鹿砦,修了大量工事。他们接连发电报请求上司派兵支援,可是等了多天,没有见到一个人影,只听到电台里的打气声。没办法,每天晚上只有向外盲目打枪,为自己壮胆。

几天以后,整三师给养供应不上,弹药消耗殆尽,陷入弹尽粮绝境地,再次向上司告急。蒋介石闻报,派4架飞机每天到韩城上空投物资弹药。韩城国民党守军在南面洛河滩写上如房子大的石灰字“韩城”,“韩城!”,给空中的飞机空投做标记,让飞机空投。但投下来的粮食、弹药很多被解放军夺去。整三师得到不多。这样使整三师日趋困难。无奈,他们就到群众家抢东西吃,他们见猪杀猪,见牛杀牛,老百姓米面多被抢光,闹得鸡大不宁,民不聊生,群众非常愤恨,骂中央军是:“遭殃军”、“二日本”。

整三师被围困12天后,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只得想办法逃跑,他们一面派兵死守韩城北岭,一面派人把东西关小学和群众家里的桌子、门板运到洛河滩,搭起浮挢,请求南京方面派出四架作战飞机在空中掩护,并命令国民党宜阳地方武装冯克功带人在洛河南岸策应,大军南渡洛河向东逃窜。逃跑时,整三师炸坏了50多辆汽车和大部辎重,爆炸燃起的大火,在韩城南洛河滩烧了几天几夜。号称“精锐”部队的国民党嫡系整三师,最终落了个丢盔弃甲、狼狈逃窜的下场。这是解放军在解放豫西中重要一役。

四纵十旅和十一旅在韩城附近对整三师的围困,不仅挫败了它的锐气,而且为兄弟部队解放洛阳创造了条件。正如陈赓司令员在《挺进豫西》一书中写道:“我军在韩城镇一带给了回窜洛阳的第三师以重大杀伤,打乱了敌人在中原的计划,为争取洛阳的解放,赢得了时间”。

在四纵十旅和十一旅进驻韩城一带围困整三师的过程中,中共韩城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主动与部队联系,提供情报、带路等,做了大量工作。

--摘自《宜阳革命史》

 

7、五岳沟歼匪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和新生人民政权的日益巩固,地方土匪恶霸惶惶不可终日。

1947年8月末,宜阳解放后,在豫西的解放军野战部队战略转移,豫西地区仅留下两个步兵团,对外称五十旅和五十一旅,转战各县,配合地方武装清剿残匪,地方军事实力相对薄弱。

1947年12月,宜阳匪首叶老五、叶老六、艾春祥及柳泉土匪戴理功、戴红军,等认为报复时机已到,拉起原有人马,重操旧业,在西石村、高村一带疯狂反扑,杀害我农会干部、民兵及家属。并聚匪500余众,占据五岳沟寨,扬言要进犯我驻西石村的宜北县民主政府和县大队,气焰嚣张。

军分区决定消灭这股土匪,为民除害。为了充分了解敌情,有把握地消灭敌人,太岳区专署专员贺崇升首先派熟悉地形的刘长寿(韩城刘湾村人)带领七、八个人化装到五岳沟侦察敌情。侦察员们到了五岳沟看到土匪们正在组织看戏,寨墙四周碉堡里虽有站岗,但都不太认真,有几个土匪说:“今天晚上,天这么黑,八舅(指解放军)不会来了,看戏吧!”敌人的对话刚好被解放军侦察员听见,看到敌人松懈,侦察员们暗暗高兴,他们返回后把情况报告给了分区领导。

贺崇升专员和分区司令员郭庆祥带领五十团一部和县大队、区干队等500余人,由王莽出发分两路包围五岳沟。一路由五十团苏长杰(韩城苏河村人)带领进止桃村,防止敌人逃跑,从南向北推进到五岳沟;一路由刘长寿带领一连人主攻五岳沟。天明时分,从寨墙上下来七、八个敌人,贺崇升和郭庆祥在冯庄北边槐树凹用望远镜看到后,怕敌人跑掉,就命令炮手立即开炮,同时命令号兵吹响了攻击号,进行攻击。10日拂晓,当时下着毛毛雨,刮着西北飞,雨水落地成冰。寨内的土匪只在东寨门放了一个岗哨,大部分正在睡觉。有一百人正顺着寨北的柏树坡下到五岳沟村派饭、洗脸。东门门外的敌哨兵,首先被手榴弹炸倒。土匪们被突如其来的枪声、喊杀声惊呆,不知所措,乱成一团,有的仓促应战,有的往老百姓家里钻,有的顺着土沟两头跑,有的出寨门向东逃命。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共毙敌人70多个,俘虏30多人,缴获长短枪100多支。俘虏中有土匪中队长两名,因恶贯满盈,就地镇压。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不幸的是我方部队有13位同志光荣牺牲。战后,党组织动员五岳沟村群众扒掉寨墙,填平寨壕,拆除了铁丝网,砍伐了寨北坡的柏树,以防残匪再次占据山寨与我对抗。

--摘自《宜阳革命史》

 

 

8、韩城剿匪

1948年1月下旬,国民党宜阳县长麦建勋、土匪头子乔子荣、叶老六及洛宁匪首高尚信等部共1400多人盘踞韩城,想趁韩城大集掠夺钱物准备过春节。当时韩城属宜北县,由太岳五分区管辖。太岳五分区领导得到这一消息后,决定彻底歼灭这批国民党残匪。

1月27日(农历十二月十七日),太岳五分区司令员郭庆祥率五十团、五十一团从洛宁出发,来到宜北县民主政府驻地西石村,与宜北县大队和附近几个村的民兵,集中武装力量两千多人分三路向韩城进发,一路由宜北县副县长王庆年带领走北路,民兵亢进贤做向导,到八里坡落脚;一路由民兵尹修绍做向导,经铁炉到秦王寨落脚;一路由福昌民兵王大印做向导,经马朝沟到仁厚落脚。到28日拂晓完成了对敌人的弧形包围,天明包围圈逐渐缩小。

韩城分东关、西关两部分。东关驻有麦建勋、乔子荣、叶老五、叶老六等匪部600余人;西关由洛宁县匪首高尚信800余人驻守,部队包围韩城后,首先对西关进行攻击,高尚信见解放军攻势凶猛,急忙退缩到东关和麦建勋一起顽抗。解放军见东西关敌人汇合一起,便采取围而不打战术,消耗、麻痹敌人,以待时机。

麦建勋等匪首面对解放军的包围,急忙组织土匪反抗,寻找机会突围。并强迫青壮年群众持械上寨墙守寨。

下午6时,三颗信号弹升上天空,围城部队从四面八方发起总攻。刹那间枪炮齐鸣,喊声震天,隆隆的炮声打得敌人不敢露头,攻寨突击队在强大火力掩护下,扛着绳索,抬着云梯向寨墙冲去。经过激战,一举攻开东关寨。战士们冲进寨内,追杀残匪。匪众见解放军攻势凶猛,招架不住,打开东南小寨门,向洛河滩逃窜。

跑出的敌人,受到解放军阻击,有的毙命,有的当了俘虏,有的南窜到洛河南岸后,受到从南面过来的一部分解放军的阻击,掉头往北涉渡洛河,又遭到北岸解放军打击,难于上岸,在冰冷的水中几经转折,有的被打死于水中,有的虽爬上岸却被活活冻死。国民党流亡县长麦建勋被击毙在洛河滩,国民党福昌乡乡长艾春样冻死在河岸草垛旁。

树倒猢狲散,部分地主武装在南驿村见麦建勋已死,大势已去,顺河西逃,溜之大吉。

韩城之战,计打死、打伤、俘敌400多人,其中连长(中队长)以上者有:麦建勋、艾春祥、郭亭云、徐聚才、王口子、赵相云、李广斌等20余人。缴获步枪近300支,掷弹筒、轻重机枪二十多挺(支)。彻底捣毁了国民党县政府,标志着国民党县政府在宜阳统治的结束。

叶老五、叶老六是宜阳西北山高村一带有名的恶霸,他们横行乡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老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这次麦建勋在韩城与解放军对抗中,叶老五、叶老六是主要干将。在解放军强大攻势下被打败后,叶氏兄弟看情况不妙,乔装农民混出寨门逃跑。直到4月底,宜北县民兵在陕县人民政府的协助下,才将叶氏兄弟捉拿归案。

鉴于叶氏兄弟罪大恶极,宜北县人民民主政府决定召开审判大会,公开处决叶氏兄弟。

公审会场设在韩城东西关之间的河滩,参加会议的群众有一万多人。西北山的群众听到公审叶氏兄弟的消息,很多人都携带镰刀、锥子、剪子等等要报仇雪恨。

会议一开始,由群众诉苦,农民伊清亚的父亲没等工作人员说完,就连哭带说,登台诉苦,要叶氏兄弟偿还他家的几条人命,说到悲痛时,他举起木棍就朝叶氏兄弟狠狠地打击。这时台下有人用石头砸,有的跳上台拿镰刀砍,王莽村民兵李瞎娃用刺刀刺进叶老五的脊背,愤怒的群众终于有了诉冤的机会。

县政府根据人民的要求,对叶氏兄弟处以极刑,用指挥刀砍下他们的头颅,一个挂在韩城西关的东门,一个挂在东关的北门,最后又移挂在渑池县藕池镇寨门上示众,群众看到他们应得的下场无不拍手称快。

公审会以后,宜北县人民送给剿匪部队一面锦旗,上书“宜北县人民的靠山”,以示人民对解放军的感谢之情。

--摘自《宜阳革命史》